痛經的癥狀各不相同,有的女性只有下腹墜痛之感,但是有的女性卻會出現手腳冰冷、嘔吐、疼痛難忍的情況,這就需要多加注意了。其實,中醫歷史悠久,對于痛經也有獨特的見解,在治療上不但能夠具有止痛的作用,也不會有任何副作用。
中醫痛經與西醫痛經
現代醫學認為,痛經與體內的前列腺素水平有關。在月經前48小時,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生成達到最高峰,就會直接讓子宮血管收縮,缺血缺氧,然后就產生了疼痛。而中醫與之完全不同。
中醫理論認為,痛經是氣血不暢所致。陰陽失衡、氣血失調、臟腑功能失常會導致沖任淤阻,胞宮經血流通受阻,引起疼痛,即所謂“不通則痛”,或者“不榮而痛”。所以而在治療痛經的問題上,中醫認為:“血不得散,小絡急引,故痛。按之則血氣散,故按之痛止。”
中醫治療痛經的方法
中醫專家認為,只要通過在腹部的高頻率按摩,能達到通血脈、通氣的效果,對于痛經正合適。那么該如何來進行按摩治療呢?
在來月經之前三天左右,取仰臥位,全身放松,將掌心置于神闕穴(肚臍)之上;靠腕關節帶動掌指關節,產生柔和的震顫并作用于腹部,振動的頻率要快。每次操作10-20分鐘,每日1次。
本文Hash:6fc7b027be1f8e21b3ed5a3084d63c7db8b8bfa1
聲明:此文由 區塊大康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