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,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,甚至痛及腰骶。每隨月經周期而發,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、冷汗淋漓、手足厥冷,甚至昏厥,造成患者精神緊張,影響工作及學習。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,故又稱功能性痛經,多見于青春期少女、未婚及已婚未育者。
方法:患者取仰臥位,取神闕穴、關元穴。根據施灸的部位,取0.5厘米厚、直徑大約3厘米的鮮姜片,用針穿刺數孔,放在施灸的穴位上,取大艾炷于姜片上,點燃施灸。當艾炷燃盡,易炷再灸,一般灸6—8壯。若患者感覺灼熱時,可移動姜片,灸至局部皮膚紅暈和濕潤,避免燙傷。月經前7天開始治療,每天一次,連續治療3—5月經周期。
中醫認為,痛經主要是氣血運行不暢或氣血運行無力所致。無論是氣滯血瘀、寒凝,還是氣血虛弱、肝腎虧虛,均可致氣血不暢、沖任失調,導致不通則痛,其中瘀是病機的關鍵。
神闕穴具有溫補脾腎、調理沖任、溫經散寒的作用,關元具有調理沖任、通利氣血、祛寒止痛的作用。隔姜灸神闕、關元可以理氣血、逐寒濕、暖胞宮,起到溫經散寒、通絡止痛的作用。
本方法與目前臨床治療原發性痛經的其他方法相比,在克服不良反應和降低醫療費用方面,具有明顯優勢,而且遠期療效好。
本文Hash:7faba69f0a81f3fd0c822d20dbb4782def4b7426
聲明: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