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t id="0ko6o"><rt id="0ko6o"></rt></rt>
  • <input id="0ko6o"><tbody id="0ko6o"></tbody></input>
    <table id="0ko6o"><option id="0ko6o"></option></table>
  • <xmp id="0ko6o">
    <li id="0ko6o"><option id="0ko6o"></option></li>
  • <table id="0ko6o"><option id="0ko6o"></option></table>
  • 夫妻間的理財之道

    1.相互包容

    布雷恩和格林夫婦已結婚7年,兩人同齡,都是32歲。丈夫布雷恩現供職于警察局,是這個家里的守財奴。他已累計投資有價證券逾10萬美元。“我們沒有較高的收入基礎”,他說“所以,必須省吃儉用,逐漸達到自己的投資目標”。妻子格林是位電腦操作員,每當錯過購買自己認為應該買的物品時,就感到非常沮喪。她說:“我盡量不花錢是因為想避免因此而來的爭吵。”

    用錢方面的分歧是夫妻沖突中的首要問題。如果夫妻雙方能在收入與開支上取得共識,那么雙方的交流融合會更容易些。遺憾的是,對許多夫婦來說,達到這種共識往往很難,因為每個人的用錢習慣是長期形成的,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。一個人對錢的態度基本上能體現其個性。父母的用錢習慣對我們產生了或深或淺的影響,進入成年以后便不可避免地帶有父母習慣的痕跡。如果不是想讓對方離家而去,那么不要隨便指責對方,要容忍彼此可能出現的過失。就像布雷恩夫婦那樣,在海濱度假中,他原打算住價格較低的汽車旅館,但最終還是住在了檔次較高的單元公寓里。丈夫解釋:“如果是幾年前,我會說‘算了吧,太貴了。’但想到這是妻子的想法,我就讓步了。”

    2.取長補短

    心理學專家根據人們對錢的態度,將人分成四種基本個性類型:花錢者、儲錢者、憂慮者和逃避者。他們認為:“每一類型都有積極面和消極面,但在成功的婚姻關系中,夫妻總能取長補短。”我們來看看比爾和他妻子的情況。兩人都是電腦分析專家,在6年的婚姻生活中一直互相協商彼此的財務責任。過去通常是比爾去付賬單。但是最近,因比爾逾期未去付賬,家里的自來水和煤氣供應被切斷了。現在改由妻子接管丈夫的理財權,她干得非常出色。比爾稱贊說:“妻子把每分錢都用在刀刃上,賬目非常清楚。”

    妻子還負責研究雙方共同基金和股票,但不論作何投資夫妻倆總是共同決定。開始家庭生活后,夫妻的主要目標就是盡可能地讓煩惱、爭吵走開。丈夫有自己的“小算盤”:攢夠14,000美元買個小飛機,但是當妻子買車時,他從買飛機的存款中取出2,000美元給妻子購車。

    3.分立賬戶

    在很多家庭,夫妻各自處理自己的賬目。丈夫掙的錢歸丈夫,妻子掙的錢歸妻子。假如妻子一方或雙方以前都曾結過婚,并且有孩子需要撫養,或者還有自己原來的財產,尤其適宜采用此方式。當然這種比較公平的方式同樣也適用于許多首次結婚的夫婦。琳達和斯蒂夫都是40歲,結婚15年,有兩個孩子。妻子是位建筑師,丈夫是報紙編輯。他們一直各存各的錢,妻子說:“我比丈夫花錢更大手大腳,我不想有靠他養活的感覺。”

    本文Hash:2a782154b2964232d508706bd888ff72a982ef43

    聲明: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

    <rt id="0ko6o"><rt id="0ko6o"></rt></rt>
  • <input id="0ko6o"><tbody id="0ko6o"></tbody></input>
    <table id="0ko6o"><option id="0ko6o"></option></table>
  • <xmp id="0ko6o">
    <li id="0ko6o"><option id="0ko6o"></option></li>
  • <table id="0ko6o"><option id="0ko6o"></option></table>
  •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